“现在村里就能办医保,干部还主动上门服务,再也不用跑老远的路了。”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白庙村,村民老张在村卫生室刚办完医保业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被群众亲切称为“便民医站”的村卫生室,已成为五峰推动医保服务下沉、破解群众办事难题的生动缩影。
这一变化的起点,源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一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群众普遍反映办理医保业务需前往乡镇政府或政务服务大厅,对于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群众来说,往返需要大半天时间,极为不便。”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群众的“痛点”就是监督的焦点。县纪委监委立即将“医保业务办理不便”问题纳入重点监督清单,通过下发监督提示函、约谈相关负责人、建立整改台账等方式,推动县医疗保障局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县纪委监委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县医疗保障局联合卫健部门创新推出医保服务不出村“便民医站”建设,依托全县97个村卫生室,将医保经办服务由“窗口”搬到“村口”,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所有医保事项。
“便民医站”建设只是第一步。县纪委监委在跟踪监督中发现,要确保改革实效,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为此,推动县医保局建立“1+5”联村包保服务体系,每名医保干部职工对接5个行政村(社区),对全县村(居)实行全覆盖点对点包保。截至目前,通过“便民医站”已直接办理或帮办代办各类医保业务40多万件,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改革举措在其他领域同样落地见效。城乡居民普通门诊可直接报销,生育住院实现省内异地直结,“医话通”24小时服务专线顺利开通等,一系列便民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获得感持续提升。
为巩固改革成效,县纪委监委推动医保局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实施住院医疗费用“日拨付、月结算、年清算”机制,目前已为2家县级医疗机构实现即时结算,拨付医保资金近1500万元,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资金垫资压力。同时,推动落实参保长效机制,允许错过集中缴费期的群众按规定补缴,今年已为154人落实补缴政策,保障群众医保权益不受断缴影响。
“民心所向即我们监督推动改革的方向。”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医保改革措施落实落地,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胡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