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以“纪律保障”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昔日荒草丛生的泉井刘湾,如今化身为日均客流破万人次的‘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央视《新闻联播》镜头下,码头烟火气与沉浸式演出交相辉映;开业两个月游客近70万人次,营收突破60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锦绣村现象级文旅IP的崛起,背后不仅蕴含着政企民协同的“双向奔赴”,也是江夏区纪委监委以“纪律保障”护航发展、以精准监督赋能民生的生动实践。

“江夏里”夜景图

破梗阻祛顽疾,以作风攻坚扫清发展障碍

江夏里的诞生地锦绣村,曾因征地补偿款长期“沉睡”而陷入困局,村民期盼落空,发展陷入停滞。

该区纪委监委紧盯这一民生痛点,将“集体资金闲置”纳入专项监督清单,督促相关部门及街道党工委压实主体责任。五里界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深入村湾听民意,引导村民代表“现场算账”,最终促成资金合规投入项目,扫除了关键障碍。项目选址所在的泉井刘湾38栋闲置农房和110亩荒地,也在“盘活闲置资源”的专项监督推动下,从“沉睡资产”变身“活力引擎”。

类似的作风攻坚,还体现在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伤疤”治理上。江夏中央大公园旁170亩地块“围而不建”,沦为菜地与危险水塘。区纪委监委靠前监督,督促区住建局立行立改,从制定实施方案,到施工队进场抽排水、平场地,短短10天,拆围透绿工程高效推进,建成后的生态绿地将惠及千家万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围绕全区干部队伍中存在“六种不良作风”和“九种不良思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聚焦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事项落实、机关窗口纪律、民生实事办理等,严查作风顽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以看得见的工作成效,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认同感更高。截至目前,查处问题112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2人次,组织处理105人次,推动整改事项53个。

优环境提效能,监督执纪护航项目加速度

“政府比企业更‘着急’!”项目运营总监王慧感慨道。从荒村考察到火爆开业,江夏里仅用了5个月,跑出令人惊叹的“加速度”。

区纪委监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点,深入整治“推拖绕”等顽疾。在江夏里建设一线,五里界街道组建的“项目服务小分队”全程驻点,水电接入、证照办理等十余项难题高效破解,实现“零延误”。当王慧深夜在群内反映路灯故障,值班干部一小时内带电工修复——这种“闻令而动”的效率,正是作风转变最直观的注脚。

这样的“江夏速度”在全区遍地开花——得力华中总部项目享受“五证同发”服务,实现“拿地即开工”,预计提前半年竣工。江夏首座人行天桥通过“开工备案”模式抢出4个月工期,即将点亮城市夜景。区行政审批局在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为9个重点项目快速完成开工备案,21个项目提供“承诺可开工”服务,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江夏效率”的温度。

盯痛点解民忧,民生实事检验作风成色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落脚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江夏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将监督“探头”架设到民生一线。

面对九全嘉区域“逢大雨必涝”的难题,区水务部门在纪委监委督促下实施系统性改造:新建箱涵分流山洪、打通管网“肠梗阻”、扩建泵站提升抽排能力。今年汛期,这个曾经积水深达半米的“锅底地”经受住了暴雨考验,高考、中考期间交通畅通无阻。

在江夏里项目中,“民生温度”同样触手可及。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民事民议”机制,让村民成为共享发展红利的主体。项目通过“村集体全资入股+专业运营”模式,不仅让村民变股东,也能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56岁的陈阿姨在景区从事保洁工作,月入可观:“家门口干活,挣钱顾家两不误!”目前,项目为村集体提供年保底收益3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共富图景。

从沉睡资金的盘活到“五证同发”的突破,从渍水顽疾的根治到网红街区的诞生,江夏区以作风之变激活发展之势,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我们将继续以严明的纪律护航发展,让清廉之风成为推动江夏各类项目持续出圈、惠民答卷更加厚实的内在密码。”江夏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江夏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