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猇亭区:打好“组合拳” 激活“廉动力” 厚植一流营商环境沃土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 “土壤”,是区域发展的 “底气”。近年来,宜昌市猇亭区纪委监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监督重点内容,打好精准监督、铁腕执纪、暖心服务的“组合拳”,为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注入“廉动力”。

“两个清单”明晰交往边界

“自从区纪委监委完善了‘两个清单’以来,我们同企业家交往既有了底线,更有了底气,让我们更能放手放心开展招商工作。”近日,该区纪委监委开展“两个清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时,区招商部门干部说道。

猇亭区纪委监委在落实区委关于“礼敬企业家十条措施”工作要求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了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支持领导干部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交流交往。

据悉,根据调研摸排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同企业家交往时存在的法纪模糊点,猇亭区纪委监委聚焦督促厘清政商交往定位,从交往交流、接待就餐、交通用车、差旅住宿、执纪执法等方面梳理出可开展事项形成正面清单,解决干部想为但因怕追责导致不敢为的问题。同时,将违规违纪违法、应为不为、懒政怠政、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一律纳入负面清单,划清底线红线。

此外,猇亭区纪委监委通过开通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专线,与市民之家“办不成事”窗口建立联动机制,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通过强化联动监督,确保权力行使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扫码入企”规范涉企检查

“现在规范多了,以前迎检需要大半天,现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很清楚谁来查、何时查、查什么,当场就知道检查结果,我们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生产经营上。”近日,宜昌市猇亭区纪检监察干部回访某公司时,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今年以来,猇亭区纪委监委督促司法、应急管理、住建局等相关行政执法单位积极履职,以《猇亭区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为基础,探索建立“扫码入企”智慧监管机制,对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全流程进行智能记录,有力推动检查规范化、透明化,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常态。

“目前,29个行政执法机关已公示纳入‘扫码入企’范围。通过‘扫码入企’平台的运用,进一步规范检查行为,减少检查频次,提升检查质效,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生产经营。”猇亭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我们推动政府执法机关探索‘综合查一次’模式,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的检查需求‘打包整合’,实行‘组团式’联合检查,一次到位。”

据悉,“综合查一次”模式推行后,企业迎检时长减少50%,整改效率提升30%,部门间信息互通和协同处置效率也分别提升了30%和20%,实现监管精准度与企业获得感的“双提升”。

“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

“区城管局市政股、行政审批股工作人员办理审批事项存在等靠思想,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意识不足,导致企业项目施工延迟40余天......”近期,猇亭区纪委监委通报了2起涉及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为助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猇亭区纪委监委在全区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

“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等重点工作,我们建立专项监督任务清单,通过查责任落实、承诺执行、服务质效、工作作风等方面,督促各单位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提升服务企业质效。”猇亭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对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在严格监督执纪、为违纪违法行为划红线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中敢闯敢创敢干的党员干部,实事求是予以容错减责,不让干事创业者受委屈、背包袱,引导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同时,加大对失实检举控告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在政商交往中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及时澄清正名,积极倡树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鲜明导向。

今年以来,先后为9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予以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行为1起。同时,探索实施“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容错”机制,受理区直部门前瞻性决策风险事前报备4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吴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