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老河口市光化街道雷祖殿桃园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装箱,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厂里每天下单量都在150单以上,我们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更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果农李大姐边分拣黄桃边笑着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光化街道雷祖殿黄桃种植基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收集问题和建议
老河口市素有汉水中游“桃梨之乡”的美誉,黄桃产业底蕴悠久。但此前,当地的黄桃却卖不上价,种桃反倒成了“倒贴钱”的苦差事。为破解困局,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农业部门组成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果农面对面了解情况,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原来,该市黄桃产业长期以散户经营为主,种植分散导致黄桃品质参差不齐,在市场上竞争力薄弱。为此,该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农业部门改进方式,探索采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进行生产端资源整合,通过规模化种植与标准化管理,全力打造黄桃特色品牌。在新模式的带动下,该市已建成标准化示范黄桃果园3500亩,累计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5万人次,年人均收入超1.5万元。
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将护航特色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领域监督重点,紧盯惠农政策执行、产业项目推进、资金管理闭环、农业技术服务、干部作风等环节,下沉一线强化监督检查,全面排查特色产业发展的“中梗阻”,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今年种植砂梨的补贴有没有发放下来?”“农业部门有没有对你们进行技术指导?”在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大棚内,李楼镇纪委书记王秀丽正在了解惠农政策落实等相关情况。
为护航特色产业发展,该市纪委监委建立“协作区+乡镇纪委+村纪检委员”的市、镇、村联动监督模式,把监督“探头”架到产业一线,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跟踪问效”的监督闭环,严肃纠治截留挪用、吃拿卡要、敷衍塞责等行为。同时,加强与农业农村、财政、交通等部门联动,发挥好派出监督“探头”作用,督促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我们通过现场督办、发出工作提醒函、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约谈提醒等方式,压实相关部门整改责任。”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监督21次,推动解决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0余个,帮助果农、果企解决实际困难30余个。
如今,金灿灿的“春雨”黄桃、沉甸甸的“汉水”砂梨、翠盈盈的“袁冲”香瓜等特色产业万亩连片,河口大地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动展现出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气象。(乔怡峰 付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