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靠‘铁脚板’、靠‘火眼金睛’、靠‘翻账本’,工作量庞大且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监督质量。”日前,襄阳市襄城区纪委监委一名办案人员在工作交流时坦言。
乡村振兴资金使用、中小学收费管理、惠民享老补贴等资金量大,资金流向复杂,仅凭人力难以做到监督全覆盖。为破解监督难题,今年以来,襄城区纪委监委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纪检监察工作,与公安、财政、民政、人社等多个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了以往各部门数据“孤岛”的局面,以大数据“算力”补充纪检监察“人力”。通过定期采集、动态更新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数据库汇聚了海量信息,涵盖民生保障、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等多个重点领域,为精准监督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建好数据库是基础,用好数据才是发挥监督效能的关键。针对重点监管领域覆盖广、盲区多、监督难的痛点堵点,该区纪委监委发挥大数据监督模型作用,通过大数据监督共预警疑点问题50余个,立案14件。
为确保预警信息快速高效处置,该区纪委监委将大数据监督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分管领导靠前指挥沟通协调、部门协同联动互通有无”专班机制,依托“片区协作+分领域突破+周晾晒评比”模式,推动预警信息运转更快捷、反馈更及时、处置更高效。此外,该区纪委监委信保室采取“日跟踪、周调度、月分析、季复盘、年总结”工作模式,跟踪掌握各纪检监察室、派出纪检监察组运用大数据监督情况,定期收集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针对大数据监督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注重加大标本兼治力度,不仅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监管漏洞。
“大数据监督让我们实现了从‘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从‘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的转变。”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大数据监督应用,不断完善监督平台和监督模型,提升监督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