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渗漏、管道破损、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长期困扰村民,必须从根子上解决!”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生实事督办推进会上,该县纪委监委派出第四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严肃指出。
农村供水工程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供水设施“重建轻管”问题,聚焦工程运行管护短板,以强有力监督推动水利部门和基层单位责任落实、问题整改,为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提供纪律保障。
在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县水利和湖泊局制定了《全县农村供水保障问题“小切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供水稳定性与水量保障、水质安全保障、用水方便程度与设施维护、水费收缴与服务作风等群众反映集中、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纳入整治重点,并将前期摸排的渗漏蓄水池纳入整改销号范畴。为确保整改质量,县纪委监委全程跟进监督,推动水利部门采用PE膜防渗技术,缩短工期60%,降低维修成本40%,目前已完成284处蓄水池整改,惠及5万余村民。
“以前水池三天两头漏,现在再没为吃水发过愁!”龙舟坪镇村民王大爷感慨道。
通过畅通“12345”信访、巡视巡察、案件查办等渠道,县纪委监委构建起“群众点题、纪委督改、部门答题”的闭环机制,推动问题即收即办、动态清零。“12345监督平台接到群众反映季节性缺水问题后,我们迅速将问题反馈给水利部门,督促启动应急供水方案。”该县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表示。
为破解部门协同不力、基层管护松散等难题,该县纪委监委建立“1+1+N”联动监督机制,整合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比对、群众访谈等方式精准发现问题。今年以来,开展专项调研监督2次,组织检查6次,发现并推动整改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23个,立案3人。
监督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为最大限度解决渗漏隐患,该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县水利和湖泊局积极履职,建成县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将水源、蓄水池、管网等设施信息“一网统管”,并探索建立“智慧水务”监管平台,将实现水质监测、故障报警等实时在线监管。“平台上线后,蓄水池渗漏隐患自动预警,维修效率提升50%以上。”该县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县纪委监委督促水利部门完善管护制度6项,推动设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今年以来,已统筹资金用于120处蓄水池整改。
“我们将继续强化大数据监督,将供水管护纳入村‘小微权力’清单,运用‘村民议事会’模式强化监督,从源头防范懒政怠政,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余莎 赵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