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承包款录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潜江市周矶街道永丰村集体资产承包款专项清收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沉睡”20年的农村集体资产,今年被盘活了。
四月,阳光透过嫩绿的树叶,洒在了永丰村那略显斑驳的账册上。潜江市委第四巡察组的成员们,正一丝不苟地翻阅着账本。突然,一位巡察专员的眉头紧锁,他发现了不对劲——东荆河外滩的田块、垸内的鱼塘,这些集体资产的承包款缴纳记录,竟然出现了多年的空白。
“这些地的承包费,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收上来?”巡察组发出疑问。
为弄清缘由,巡察组当即展开核查。经查,该村位于东荆河外滩的80亩零散田块地处泄洪区,垸内30亩鱼塘缺乏灌溉系统,收成全凭“天意”。2006年农业税取消后,村集体对这些“鸡肋”资产的管理逐渐松懈,部分村民虽在开荒地上耕种养殖,却因收益微薄拒缴承包费,因此形成了“基础设施失修——农户收益降低——农户拒缴承包款——集体资产流失”的恶性循环。
“集体资产无论大小,都必须规范管理。”巡察组态度坚决,“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的政治问题。”问题交办当天,巡察组就督促周矶街道党工委、经管站、永丰村“两委”立即成立联合整改专班。
夜幕降临,永丰村的会议室里却灯火通明。在巡察组的参与监督下,周矶街道联合整改专班成员、45名村民代表和12名承包户,围坐在一起,就收缴历史欠款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这些地涝了种、种了淹,凭什么收承包费?”“既然是集体资产,用了就该缴费!”两种声音在会场交织碰撞。
矛盾在空气中弥漫,村党支部书记杨桃元深吸一口气,拿出了那本已经泛黄的《土地承包台账》:“大家看,这是当初签的承包协议……”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位承包户打断:“协议里可没说会年年遭水淹!”
眼看气氛越来越紧张,巡察组副组长曾国栋站了出来,一边安抚在场的群众,一边说,“《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承包方不得以经营困难为由拒缴承包费。但大家的实际困难也存在,今天召开这个协调会,就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这也是巡察的目的之一……”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一场“拉锯战”终于有了结果:周矶党工委将永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2025年民生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限时完成整改;执行“风险分级定价”,即将承包地分为高风险区和一般风险区,按弹性收费标准执行。同时,为了增加透明度,村委会启动“阳光三公示”制度,让每一笔承包费的计算、收取都公开透明。仅5天时间,永丰村就成功清收了4户历史欠款共计13200元,剩余的也在有序清收中。
整改不能只是一时的,更要建立长效机制。随后,巡察组督促周矶党工委以永丰村为例,对各村(居)“闲置”集体资产进行摸底,完善《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资产管理机制,让更多的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
如今,走在永丰村的乡间小路上,村民们的话题已经从“要不要缴费”变成了“如何让这些资产产生更大效益”,集体资产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生活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潜江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