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乡村振兴专项巡察中,十堰市委第二巡察组通过数据碰撞,发现某乡10余条村干部亲属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异常数据,经过三天下沉走访,确定2起问题线索,目前已移交给市纪委监委核查。
这是市委巡察机构构建“大数据+巡察”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数智巡察”新模式的一个缩影,通过数据碰撞、智能分析等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
数据建模:从“人海战术”到“精准制导”
“全市有两万多名党员,基数庞大,党费计算涉及数据近十项,加上不同单位、不同收入的党员党费计算方式和比例也不尽相同,我们也想厘清底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近日在对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展巡察时,面对核查全市党费应缴实缴情况,该单位具体负责人王科长表示很为难。
党费收缴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大,必须查清。为了破解难题,在确保数据安全情况下,巡察机构信息化专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对采集的党费应缴实缴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了200余名党员错算党费的问题。
4月初,市委巡察办对近5年以来市委办等“四大家”单位的发票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涉及“三公”经费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关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和趋势分析。通过敏感字段筛选、异常关键要素进行智能联想比对,再采用“人工复核”双重校验方式,发现了60余条疑点发票。
“原本要耗大量人力成本的事,现在几个小时就能精准发现问题。”十堰市委巡察办主要负责人介绍道,原来巡察主要依靠查阅台账、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传统方式,耗时耗力,且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现在通过给每个巡察组配齐配强信息化专员,通过大数据运用,问题线索会自动‘浮出水面’,实现精准制导。”
数据整合:从“信息孤岛”到“互联互通”
巡察组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立即显示公职人员及其亲属经商办企业的关联图谱。“我们整合市场监管、税务、银行、干部信息等数据,建立的这个模型帮助我们发现了2起领导违规经商问题。”工作人员介绍道。
“我们引接大数据局等职能部门海量数据,巡察期间根据需要,督促被巡察单位组织采集新增数据共同答题,多维度数据联合让监督无死角。”市委巡察办数据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已建立“多部门协同+全领域覆盖”的数据采集机制,整合纪检监察、财政、民政、审计等28个部门数据资源,形成涵盖民生资金、工程项目、干部履职等领域的数据库,开发了“智慧巡察”分析平台。
为破解“云端数据”与“地面实情”是否匹配问题,巡察机构采取“人机协同深化”模式,既发挥大数据“快、准、全”效率优势,又保留“面对面”核查深度。十堰六届市委第七轮巡察以来,各组通过大数据发现的问题线索46件,占比74%。这种“数据跑路+人工核验“”的模式,使发现问题效率提升了3倍。
数据预警:从“民情民意”到“画像体检”
大数据不仅是发现问题的“雷达站”,也是民情民意和“政治体检”的“听诊器”。
为解决群众参与巡察不便利、不广泛的问题,市委巡察机构2022年自主研发了“武当码上巡”微信小程序,开通当年系统信访接收总量即超过线下。当前,“码上巡”不仅成为信访主渠道之一,问卷功能也成了测评调查、评价评估的“利器”。
农闲季节,郧西县涧池乡孤山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健康进乡村”在这里举行。这正是得益于市委第三巡察组对该村开展巡察时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村民对村医的技术水平心存顾虑,头疼脑热都要翻山越岭去镇里医院治疗。在巡察组的督促下,郧西县卫健局采取组织医疗骨干到村带教巡诊、开展村医轮训、乡镇医院代管等措施,各村的医疗水平都得到提档升级。
这不是个例,通过问卷调查,巡察机构先后发现并解决了房县土城公交车停运、武当山特区遇真宫村水渠无盖板安全隐患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明区路灯不亮等诸多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巡察组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的感慨是民情民意最真实的写照。
在对市审计局巡察进驻前,巡察组通过“码上巡”发布匿名问卷调查和民主测评,迅速筛出突出问题,初步刻画领导班子及干部在廉洁、履职等方面政治画像,发现2个问题,其中1个列入立行立改台账。
“当传统巡察利剑遇上现代数字技术,产生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监督理念的革新、监督方式的深刻变革”市委巡察机构负责人对“数智巡察”前景非常看好,“全面从严治党在数字时代会纵深推进更有力!”(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