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晨光初绽,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高铁北站建设现场已是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沪渝蓉高铁“宜昌北站”的候车大厅宽敞大气,计划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
为确保项目高效廉洁推进,宜昌市夷陵区纪委监委紧盯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建设进度等关键环节,抽调纪检监察干部组建专项监督组入驻高铁新城指挥部,对重点项目开展驻点监督,为项目建设清障护航。
针对征迁领域易发多发问题,专项监督组深入龙泉镇征迁一线,通过走访群众、核查台账、比对补偿标准等方式,实地查找是否存在征迁政策不公开透明、资金发放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龙泉镇纪委同步开展“下沉式”监督,督促相关镇直单位积极履职,落实“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有效保障征迁工作平稳有序。
图为夷陵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宜昌北站建设现场了解情况
针对高铁站建设施工体量大、风险点位密集的特点,夷陵区纪委监委督促应急管理、住建等职能部门组建联合督查组,对深基坑支护、高空临边防护、临时用电规范等关键风险环节开展全覆盖排查。同时,区纪委监委建立“周调度、月通报”监督机制,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开展跟进监督,进一步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我们在联合监督过程中了解到,按照常规作业方式,仅电力转接就需要约70小时,影响沿线1000余户用户及小微企业园等众多企业正常用电,将造成约200万元经济损失,部分企业对此表示担忧。”夷陵区龙泉镇纪委书记覃扬介绍道。
为妥善解决项目建设用电和小微企业生产、居民生活供电转接难题,夷陵区纪委监委联合国网宜昌供电公司纪委发挥“地企”联动工作机制,协调区高铁新城指挥部、龙泉镇政府、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优化施工方案,推动供电公司采用“中压发电车临时供电+带电作业”的组合方案,将停电时长压缩至12小时,作业时间安排至夜间,“无感”操作让用户用电不受影响。
为提升监督质效,夷陵区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建设进度、资金拨付等关键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整合区、镇两级监督力量,形成“发现问题—交办整改—跟踪问效”的监督闭环。针对项目审批环节可能存在的拖延、推诿问题,专项监督组向区高铁新城指挥部发送交办函3份,推动优化审批流程,压缩事项办理时限30%以上,确保项目按节点推进。
据悉,宜昌北站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的重要节点, 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区域重要枢纽车站,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实现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高铁新城周边路网衔接、商业配套等后续工程深化监督,持续以‘硬监督’提升‘软环境’,为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标杆项目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夷陵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宜昌市夷陵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