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沙市区:“乡案县审” 把牢基层案件质量“生命线”

“经审核,你单位所报案件存在主体身份资料不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等问题,请按照要求及时完善……”近日,沙市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在审核某镇纪委自办案件时,详细列明《审理问题反馈清单》,督促限期整改。

为着力提升镇(街道)纪(工)委办理案件质量,规范案卷程序资料,精准运用纪法条款等,该区纪委监委创新开展“乡案县审”工作模式,聚焦审理工作重点环节、重要事项,全流程、全链条指导加强案件质量监管,把牢基层案件“生命线”。

案件办理程序复杂、规范性强,镇(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如何让干部及时明晰办案流程与规范?该区纪委监委印发《乡案县审工作流程图》《乡案县审案件装卷目录》《镇(街道)纪(工)委案件卷宗模本》等,从规范登记分办、形式审核、审理谈话等8个方面细化工作步骤、责任和时限,条款式列明程序及证据材料、注意事项等,着力提升镇(街道)纪(工)委执纪审查工作质效。

“案件质量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该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常态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基础上,创新建立“一案三审”机制,实施“镇(街道)纪(工)委自审、协作区交叉审、案件审理室把关审”的模式,切实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推动整改。同时,定期归纳总结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高频易发共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集中编印《审理参考》下发至各镇(街道)纪(工)委,以审促学、以学促改。

自“一案三审”机制实施以来,该区各镇(街道)纪(工)委加强案件自查自审,严格把好案件质量第一道关口,在办案中形成边发现边整改、边办案边优化的良性循环。经评查发现,梳理存在的6类共性问题数量自制度实施后同比下降了28%。

“现在,我们办案更有底气了。遇到难题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想,证据该怎么收集,条款该怎么引用。”该区岑河镇纪委书记陈玲说,“乡案县审就像给我们乡镇纪委吃了一颗‘定心丸’。”

针对基层办案人员经验不足、业务基础参差不齐等情况,该区纪委监委定期开设审理微课堂,围绕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解剖麻雀”式讲解,面对面研讨交流、答疑解惑。在此基础上,还积极组织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案件质量培训班,按需施教补齐业务短板,克服“本领恐慌”。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共开展审理微课堂5期,印发《审理参考》2期,协审乡镇纪委自办案件98件,发现并整改问题160余个。(董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