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滑滑梯、玩攀爬……傍晚时分,随州市曾都区黄龙社区亲子休闲公园内欢声笑语一片。
“老旧市场摇身一变成了亲子公园,而且就在家门口,太方便了!”市民刘先生高兴地说。
此前,黄龙社区因资产发包合同签订不规范、低价租赁等问题,导致集体收益受损。在该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社区依法收回集体资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打造亲子公园。同时,整修周边旧厂房重新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
图为黄龙社区居民在亲子休闲公园排练广场舞
这是曾都区纪委监委以有力监督强化村(社区)集体“三资”监管的一个具体事例。连日来,围绕盘清“家底子”、记好“账本子”、管好“印章子”、定期“晒单子”、守住“钱袋子”等五个关键环节,曾都区纪委监委靶向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针对农村“三资”底数不清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全区213个村(社区)进行拉网清查,认真梳理形成4大类17项重点关注问题,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核查、交叉检查等方式,推动整改合同签订、资金支出、项目管理等不规范问题500余个,处理363人次,及时收回了欠缴的承包费、租金及资产。
图为曾都区纪检监察干部到黄龙社区开展回访监督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明确6大类53项公开内容,及时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并紧盯平台受理、分流、办理等环节,配套完善线下问题线索联查联办机制,整合“室、组、地”三方力量精准靶向施治,切实做到群众有诉求、纪委有监督、部门有回应。目前,受理并办结群众反映诉求540余条。
为实现“三资”监管长治长效,该区纪委监委围绕“三重一大”事项、“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低保救助、宅基地审批等领域,编制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主体责任清单,规范“小微权力”事项办理流程,并督促推动完善制度机制42项,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以有力有效监督守好群众钱袋子,护好集体资金安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曾都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黄赛 张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