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吹在脸上,伴着小草的芳香与暖阳。4月8日,走在天门市彭市镇沿江渠河道,只见河道整洁、绿树环绕,潺潺的流水淌过水渠,行人顺着渠道在树荫下迈着悠闲的步伐。
“过去从河边经过,臭得让人捂鼻子,现在河道干净了,灌溉也不用愁了,早晚在河边散个步,很惬意。”面对市委第三巡察组工作人员的回访,家住沿江渠河道附近的周湾村5组村民王大姐一边在河道散着步,一边高兴地说道。
就在上月,巡察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王大姐时,她还在为沿江渠河道的污染问题发愁。
“河道堵塞了,水流不通,导致农田灌溉困难,而且大量垃圾堆积,水体恶化,散发臭味,你们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事?”今年三月,市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彭市镇开展巡镇带村工作时,王大姐在内的部分群众给巡察工作人员倒起了“苦水”。
原来,作为彭市镇农业灌溉与排涝的关键河道,沿江渠全长为5千米,在区域生态与民生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因此前河道施工的遗留问题,致使其中300米的河道出现堵塞,水体恶化,不仅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还极大地影响了沿岸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农田灌溉,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一大难题。
在掌握相关情况后,巡察工作人员立即将该问题作为巡察“立行立改”事项移交给彭市镇党委,要求其立行立改,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聚焦民之所需,彭市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组建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整改工作专班,全面打响沿江渠水体治理攻坚战。
整改过程中,整改工作专班充分发挥水利、农办等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量身制定了一套“清淤疏浚+长效管护”的科学综合治理方案,持续投入挖掘机、除草船、水挖机等专业设备,对沿江渠全线开展地毯式清淤作业,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经过紧张有序的整治工作,日前,沿江渠面貌焕然一新,渠道恢复全线通畅,不仅镇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道周边11个村19000亩农田的灌溉效率也大幅提升,为夏粮丰收筑牢了坚实基础。
“巡察整改不仅要着眼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更要举一反三,防止问题反弹。”彭市镇党委书记胡小波表示,下一步,还将以本次沿江渠整改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河道生态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验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吴一篇 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