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涪高铁项目大型机械化配套设备已进场;宜昌数字经济产业科创中心EPC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全面铺开;中建·宜昌之星B2地块项目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抢时间,赶进度,宜昌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呈现一片加速推进的热闹场面。
今年来,宜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职能,通过跟进监督、精准监督、联合监督,做实“加减乘除”各项措施,为企业发展破难题、疏堵点、除障碍,以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服务 解难题
“过往验收涉及部门多、要件多、耗时久,希望相关部门能在验收前进行业务指导。”宜昌市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在园区企业开展常态化走访时,宜化磷化工项目负责人向工作人员反映道。
收到诉求后,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立即将问题反馈至该区自然资源、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督促其指导企业开展规划验收、水土保持方案验收及特种设备安全人员审查,帮助解决企业难题。
据悉,宜昌高新区专门成立企业服务局,建立“企业诉求分级响应”“兜底办”机制,简单问题24小时办结,复杂问题由区领导挂牌督办,超期未办纳入全区督查问效清单,跟踪问效助推企业难题解决到位。
问题解决需要“实打实”,服务企业更要“心贴心”。宜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政策落实、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建立“企业点题、纪委破题、部门答题”的工作机制,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开展亲情护航活动等方式,对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及时督办,全力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伍家岗区纪委监委设立“项目护航员”制度,结对全区90个重点项目,围绕推进过程中存在的责任、作风等问题逐一“把脉”,护航项目全过程。点军区纪委监委持续开展“亲情联络员”活动,组织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对口联系3-5家企业,通过“零距离”监督为辖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
“减”形式 提效率
“今年来最大的变化是‘清静’多了,来检查、参观、调研的频次下降了很多,我们专心搞生产、搞发展的时间多了。”“现在几个执法部门联合检查,现场宣讲政策法规、告知合规经营条件、进行问题整改指导,检查次数少了,效率也高了。”
近日,宜昌市伍家岗区纪委监委对入企检查、调研过多,增加企业负担问题开展回访监督,收到了园区企业的正向反馈。此前,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检查过于频繁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联合区营商办、区委办,督促全区26个涉企执法单位制定并实施了“综合查一次”清单,让执法检查更加精准,帮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组团”入企背后,是宜昌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需求。如何切实解决重复监管、多头检查等问题,真正实现“无事不扰”,切实给企业“松绑减负”?
宜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严查重复检查、多头考核等加重企业负担行为,督促相关部门清理合并涉企督查事项,降低企业迎检次数,让企业安心抓生产、谋发展。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市场监管局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全面推行“一业一查”综合监管,将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助力打造“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营商环境。
“乘”效能 强约束
日前,当阳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委巡察办工作人员来到市民之家,对巡察反馈的综窗改革不彻底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以前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需提供14项材料,只有1项是免提交,通过这次专项巡察整改,推动实现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免提交材料达到了10项,深受市场主体好评。”该市营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当阳市发挥纪检监察监督职能优势和巡察工作“政治体检”作用,以“纪巡”联动监督破解行政审批服务“难慢繁”难题。针对全市行政审批突出问题,当阳市委巡察机构对市发改局等13家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重点单位开展行政审批环境专项巡察,聚焦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审核、审批、办结等关键环节,通过专项巡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全市行政审批的工作短板、廉洁风险、管理漏洞、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督促相关单位逐一制定问题清单,明确整改主体、整改内容、整改时限,着力破解行政审批“难慢繁”,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同时,该市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推动市政府制定《当阳市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方案》《当阳市深化市镇村三级综窗改革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减材料、优服务”的“四减一优”流程再造,大幅提升行政效能,有效压缩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时间成本。
“除”障碍 强信心
“环保手续合法了,我们小企业终于可以继续正常运转下去了,不仅保住了市场份额,也保住了20多个就业岗位,现在我们企业投资信心更足,发展信心更强了!”日前,点军区纪检监察干部对辖区企业走访时,某公司负责人田先生高兴地说道。
原来,该区纪委监委在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由于对政策不了解,未及时办理环评手续,致使该企业面临停产或搬迁的两难境地。对此,该区纪委监委督促区生态环境局将该问题纳入民生实事事项,组织专家就企业办理环评手续中堵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对企业废水、废气、固废等治理措施开展全方位指导,最终通过技术论证,帮助该企业成功办理环评手续并在原址继续生产。
为进一步打通束缚发展的难点堵点,宜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作风观察员”、构建“纪企直通”机制等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线上线下听取企业意见诉求、收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针对群众举报、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挂牌督办”工作机制,优先处置、限期办结,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并拍摄制作成警示教育片,不断强化震慑效果,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全力破除企业发展‘中梗阻’,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宜昌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