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市张湾区纪委监委聚焦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资产资源发包暗箱操作、合同签订显失公平等8类重点问题,推进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整改整治贯通融合。在纪检监察机构推动下,全区整改违规签订合同85份,追回应收未收资金255万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今年以来,该区紧盯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专项整治为抓手,通过“三级联动监督、一案一策整改、智慧监管赋能”等举措,统筹“室组地”监督力量,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区级统筹调度、镇街交叉互查、村级自查自纠”模式,对全区78个行政村的“三资”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动态销号,由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联督办,着力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牢牢守好集体“家底子”。
农村集体“三资”点多面广,容易滋生“微腐败”。张湾区在专项整治中发现,方滩乡徐家湾村对集体资产“家底”不清、监管不到位,部分村集体土地长期被私人占用,村集体收入微薄。区纪委监委跟进监督,督促方滩乡纪委对徐家湾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核查出一笔9.2万土地承包费未及时收回,及时会同乡纪委与承租方对接,收回了全部欠缴费用。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容不得半点‘跑冒滴漏’。”张湾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徐家湾村的问题,我们举一反三,督促区农业农村局查找监管盲区和执行漏洞,清理规范村级合同,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汇编》,健全集体“三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用活用好基层小微权力“一点通”平台,让村集体心里有本明白账。”
聚焦问题“改”,还要推动深化“治”。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区级监管平台+村级阳光公示”智慧监督体系,成立信息平台建设推广工作专班,实行“日推进、周过问、月调度”制度,全区78个村(社区)完成清查核实及公示、图解矢量化工作,通过“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资金收支实时预警、资产资源登记上图、合同到期自动提醒。同时,出台《张湾区村居小微权力清单》,明确“三资”管理19项流程和23条负面清单。
截至目前,该区通过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整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35项。(庹玮 张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