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展出《共产党宣言》展现伟大著作的思想魅力

7月8日,由国家图书馆与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共产党宣言》专题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出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种语言306种《共产党宣言》版本,其中中文版本78种。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其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本次展览详细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背景及过程、重大理论贡献、在世界及中国的译介传播,希望让观众更好地体会这部著作的思想魅力,感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图书馆讲解员任星星介绍。

1888年英文版伦敦印本《共产党宣言》。张驰 摄

展厅里展出了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不同版本撰写的7篇序言。“由于《共产党宣言》在传播中成为不容随意校改的‘历史文件’,撰写序言可以进一步阐释、丰富和发展其基本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任星星说。其中,恩格斯亲自校订了1888年英文版伦敦印本。1920年,陈独秀为陈望道提供了这一版本,作为翻译中译本的参考资料。

陈望道翻译的中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复制件。张驰 摄

沿着展板向前,便看到了陈望道翻译的版本复制件。这是中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印刷于1920年8月,当时发行的1000册很快销售一空。当年9月,第二版印刷发行,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到1926年5月,陈望道所译版本已印至第十七版。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党的早期理论建设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华岗在1928至1929年间翻译的中国第二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张驰 摄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是1930年初时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华岗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英对照本最后一句话,华岗译本是《共产党宣言》第二个中译本。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理论准备的不足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知识分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华岗参照陈望道译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最终成稿。该版本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由共产党人翻译的中文全译本。

成仿吾、徐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张驰 摄

“前两个中文版都不是从德文版直译的,为了追求更加忠于原文,1938年,中央宣传部门委托时任陕北公学校长的成仿吾和《解放周刊》编辑徐冰共同翻译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任星星指着一个泛黄的小册子介绍道,直译的版本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语言更加规范,表达更加准确。

博古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张驰 摄

一处展柜中,整齐陈列着五本《共产党宣言》博古译本。1942年10月,为配合延安整风运动,进一步满足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书籍的需要,博古根据俄文版《共产党宣言》校译了成仿吾、徐冰的译本,增译了1882年俄文版序言。此译本首版于 1943 年 8 月由解放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产党宣言》 汉译本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者。

2014年,中央编译局编译的《共产党宣言》。张驰 摄

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直至今天仍孜孜以求。“目前,国内流传最广、收录文献最多的版本是中央编译局在2014年编译的版本。”任星星指着一本白底红字的展品告诉记者,该版本不仅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7篇序言,正文前还有一篇很有分量的《编者引言》,且附录中收入了多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央编译局推出了纪念版,成为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中通用的最新中文译本。

现场有不少观众在展柜前驻足,有20年党龄的顾爱华正认真跟随讲解员了解《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编译的历史。“作为中共党员,了解《共产党宣言》是必修课。”他告诉记者,看到我们党在不断改进中文译本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把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深感党百年征程的不易与伟大,“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