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永不停歇的播种机。”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我受益良多。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是一座资政育人、继往开来的丰富矿藏。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遵循和方向。广大干部要上好“百年党史”这门必修课,“解锁”百年党史的“精神密码”,细读故事,深悟道理,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
笃学真学知史明史,根植“不想腐”的自觉。红军长征途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第二天离开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什么叫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习总书记曾用这个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出的口号,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危险的历史。学党史,就是要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悟思想,悟的就是这“半条被子”里深藏的为民情怀,“一个红枣也不能动”中彰显的坚定信仰,“为人民服务”中体现的初心使命,明白了这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才能从内心深处珍惜党员身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伟大事业,深知革命先烈的精神不容亵渎,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常学常新昂扬奋进,筑牢“不能腐”的防线。在党内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1941年,分管财务工作的董必武因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他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身为“元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之严谨,在绚烂的历史长河中撰写了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特别是在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道路上,更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学在日常、学在实处,对照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实际情况,高标准对自身进行“体检”,补齐思想短板。不定期回头“复检”,把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鲜活起来。同时,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敢于思想交锋,旗帜鲜明地和抹黑人民英雄的案例事件做斗争,用真历史滋养真担当,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从个人做起,层层扎紧制度的笼子,压实责任体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为“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推动“一心三区五城”蓝图落地生根。
学深学透育人励己,强化“不敢腐”的震慑。1944年秋,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征收税款时,发现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经查,其堂弟以假字据私吞了税款,军法如山,虽然傅玉和与堂弟感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动辄则咎,有贪必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要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做好党的形象代言人,将奉献之心时刻捧在掌心,将为民之使命时刻担在肩上,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查办大案要案与抓早抓小相结合,既抓“大”不放“小”,又抓“小”不放“大”,做到“大病”“小病”一起治,对于大案要案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采取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轻处分等方式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及时阻断前一种“形态”演变成后一种“形态”的路径,让纪律真正挺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坚持严的总基调,加大惩治力度,形成震慑,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用“两袖清风、铁肩担当”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时代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百年前,嘉兴南湖上那艘小小的红船,乘着历史的汹涌波涛,成长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擎天巨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见贤思齐,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也必须要汲取老一辈革命家的不竭精神力量,加强党性修养,践行铁规铁纪,在新时代铸就新的辉煌。(十堰市张湾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