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10月10日|天问奔火 关键一步顺利完成

约3000万公里外的太空中,正全速奔向火星的“天问一号”又传来一个好消息!2020年10月9日23时,“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什么是深空机动?

深空机动是指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通过深空机动,可以改变探测器原有的飞行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够沿着变轨后的轨道顺利飞行至火星。此次变轨机动是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

需要区别注意的是,为减小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轨道修正。举个例子,就像行进中的汽车,偶尔微调一下方向盘,确保车在预定车道中间行使叫轨道修正;而深空机动则像汽车变道,需要更大程度打方向盘。因此,常规中途修正速度增量较小、发动机工作较短;而深空机动过程中,探测器速度增量大、发动机工作时间长,对探测器控制和推进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

据悉,为确保在预定时间准确与火星交会,“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段需要进行4到5次轨道中途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此次深空机动前,“天问一号”已经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中途修正,分别是2020年8月2日7时整和9月20日23时整。

探测器深空机动轨道示意图

这次深空机动有何意义?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主要包括发射段、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火星停泊段、离轨着陆段和科学探测段等六个飞行阶段。目前探测器处于地火转移段,由环绕器提供飞行控制与能源。

对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此次变轨意义重大。至此,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变为能够准确被火星捕获的、与火星精确相交的轨道。只有先顺利进入到火星轨道范围内,才可能被火星捕获,并开展后面的计划。

据有关专家介绍,执行深空机动是运载火箭入轨弹道和地火转移轨道联合优化的结果,能够提升运载的发射能力、增加探测器的发射质量,使探测器可以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更好地完成探测任务。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2021年2月份)与火星交会,预计未来还将进行2至3次轨道中途修正。

天问奔火之旅,还将面临哪些难题?

虽然“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了奔向火星的关键一步,但后面要闯的关仍不少。

目前“天问一号”已经距离地球超过2900万公里,随着距离不断增大,传回地球的探测器信号会越来越弱,测控信号延时也会越来越长,这些都会给通信和控制带来挑战。

而进入稀薄的火星大气层后,探测器要想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着陆巡视器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时速从近2万千米降低到零,即著名的“恐怖7分钟”。过程中电磁信号是完全被屏蔽掉的,要全靠着陆器的自身本事,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许多探测器都在火星着陆这个环节功亏一篑,直到今天成功率仍不足50%。

此外,火星表面沟壑纵横、砂砾遍布、风力强劲,环境复杂恶劣,也给探测器本身和探测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据新华社、北京日报等内容整理 邢婷婷 文字王婵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