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母亲与茶

依稀记得我年幼时,母亲总会在春、秋两季约上熟识的村姑,头戴方巾,手挎竹篓,脚步轻快地去茶园采茶。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刚好照在晶莹的茶尖上,茶园寂寂,岁月静好。

听村里老人讲,采茶需早起,不食油腻。母亲她们往往清早出发,只带一瓶白开水,几块干馍馍。在茶园里劳作,从朝到暮,忘却了时光。母亲说,采茶要细心,一天下来可以采4斤鲜叶,炒制得1斤2两干茶。但并不能保证一天的劳动就能得到回报,还需要完成制茶的多道工序。

村里以前有座茶厂,就在茶山脚下,厂里有1个石桌和6口炒锅。采茶时节,乡亲们便拿来簸箕放置在地上,组长安排好各家各户的炒茶日。一般把采来的鲜叶都倒在簸箕里平铺开来,让其散去一些水分,这叫晾青。接着便是杀青,放鲜叶于炒锅中,翻滚至熟软状态。然后出锅把鲜叶放在石桌上,用双手如同和面一般把它揉成条状,力度不宜过大,否则炒制出来的茶叶碎末多,颜色还会发黑。接下来,便是炒青,把揉捻好的鲜叶再次放入炒锅,经过甩条定型、出锅烘干、铺开冷却便可饮用。手工制作的茶叶淳朴天然,口感及味道都非常好。

母亲说掌握好火候是制茶的关键,也是最见功夫处。听了母亲的经验之谈,儿时的我便跃跃欲试。与村里一个小伙伴分工合作,他烧火,我炒茶,但炒出来的却是一锅“糊涂茶”,茶叶出锅,叶片斑痕点点,喝起来焦糊味重。这件事被母亲发现了,我顿感羞愧难当,那茶叶可是母亲一整天的劳动成果啊。母亲抹下额头的汗水,微笑着对我说:“采茶需一叶一尖仔仔细细,做事要一步一步稳稳当当。”

家乡人有喝茶的习惯。自采、自制、自饮,是过去家乡的传统。如今茶山连亘,茶叶基地遍布村落,一些农家购置了制作龙井的机器。上周末,母亲来城里看我,带了一包家乡的茶叶,打开包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立即弥漫开来。这些茶是故乡在我内心烙下的翠绿印记。

始终忘不了母亲采茶归来的身影,忘不了母亲手把手教我制茶时的耐心,忘不了母亲的谆谆教诲。(杨晓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悟县纪委监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